Registry
A | A | A

Registry

Menu
  • Home
  • Current Students
    • Current Students
    • Adverse Weather Arrangements
    • Timetables and Academic Calendars
    • Leave of Absence
    • Student Handbook
    • Appeal of Assessment Result
    • Select Electives
    • Course Add / Drop
    • Course Exemption and Credit Transfer
    • Deferment of Study
    • Transcript Certified Copy
    • Non-means-tested Subsidy Scheme (NMTSS)
    • Other Services
  • Graduates
  • Arrangement
  • Prospective Students
    • Prospective Students
    • How to Apply
    • Programmes Information
    • Fees
    • Words from our Graduates
    • Campus Life
    • Information for Mainland Applicants
    • Information for Overseas Applicants
    • Secondary School Relations
    • Church Nomination Scheme
  • People
  • Our Contacts

Registry

Words from our Graduates

打破驕傲,讓神陶造

林潤玉 社會工作榮譽學士課程畢業生

因為成長背景的關係,我從中學時已夢想成為社工,助人自助,服務社會。中學時我一直朝向夢想前進,努力學習。作為最後一屆高考生,面對不能重讀,一試定生死的困境,我從小在學校成績頗為出眾,從來沒有想過「失敗」二字。高考放榜後,成績未如理想,那是真的非常無助。那時我還未克服驕傲的弱點,雖然獲明愛專上院校的社工學士課程取錄,我卻寧願報讀理大專上學院的社會福利副學士課程,期望能銜接資助大學,繼續完成夢想。

就讀副學士期間,我卻感到非常迷惘,學校很大,同學很多,但我卻覺得非常孤單,感受不到溫暖,心中那團火也逐漸熄滅,渾渾噩噩的畢業後,雖然得到銜接課程取錄,但我認為並不適合自己。我必須再次思考自己未來要走的路,機緣巧合,我見到宏恩招生廣告便立即報讀。當時我兼職的機構以致家人都不太支持我的決定。但作為基督徒,我相信神有祂的計劃。副學士兩年我也學習放下驕傲,讓 神掌權我生命和前途,故此毅然入讀宏恩繼續追尋自己的夢想。

在這所「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」的學校裡,我感受最深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。老師關懷學生,經常給學生適當的指導,他們甚至能叫出每位學生的名字,這對於其他專上學院是不能想像的事。同學之間的關係也非常融洽,那種濃濃的人情味教人非常依戀。我相信成為社工最重要的條件是願意關懷別人,我相信宏恩能培育我成為有人情味、具同理心的社工。

入讀宏恩,我聽到身邊的人最多的問題是:你對學校有信心嗎?你對未來有信心嗎?我可以肯定的回答:有。入讀宏恩是個打破自己,讓神重新陶造我的過程。作為新院校,要得到政府和NGO的認可當然需要時間,但我深信夢想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,要「圓夢」便要積極裝備自己,仍然能在業界發光發熱。

林潤玉    社會工作榮譽學士課程四年級

林潤玉
社會工作榮譽學士課程畢業生
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
我不是基督徒

黃梓謙 社會工作榮譽學士課程畢業生

作為社工學生,經常接觸及討論社會政策。遇到一些較敏感的話題,如同性戀等,身邊的基督徒同學往往會討論得面紅耳熱,甚至各自引述《聖經》詰難。有時他們會問我的看法,我往往淡然一笑,說:「我不是基督徒。」一個非基督徒在這所基督教院校就讀彷彿是個異數。不少同學打算畢業後投身青少年或家庭服務工作,而我卻立志服務長者。我與這裡好像格格不入。

自小立志成為社工,公開試的成績卻未如理想,雖能入讀八大,卻不獲社會工作系取錄。為了繼續追夢,我選擇入讀社會工作高級文憑課程。畢業後雖然已成為註冊社工,但自知不足,無論理論或實習的經驗均不足,我決定繼續學業。在芸芸提供學位課程中,宏恩基督教學院吸引了我。我雖然不是基督徒,但這所院校強調「僕人領袖」精神,強調品德等,我認為是一個社工的必備條件。於是我報讀了宏恩,由一年級讀起,繼續我的夢想。

我從未想像在專上院校裡能和老師如此親近,下課後,我們會聚在一起「吹水」,討論時局、交流生活經驗,甚至晚上相約吃飯。我相信社工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職業,若沒有服務別人的心,空談知識、技巧也是枉然。我覺得我的選擇是正確的。回望兩年前,當日一個偶然的決定,一個彷彿格格不入的決定卻又是如此順理成章,也許這就是身邊同學常說的「上帝的旨意」吧!

Slide 4 - WONG Tsz Him 黃梓謙 (BSW)_150

黃梓謙
社會工作榮譽學士課程畢業生
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
不忘初衷的歲月

李永樂 心理學榮譽學士課程畢業生

每天背誦艱深而又陌生的詞語、看著大腦結構圖,非常吃力卻又異常滿足。我喜歡心理學,喜歡觀察研究人的行為。中學時曾萌生修讀心理學的念頭,但大學心理學系的收生要求異常地高,我自知機會不大,也有過放棄的念頭。文憑試後,我的成績只可入讀自資專上院校,正在為出路而苦惱。當時身邊有人告知我有一所院校剛成立,更提供心理學學士課程。我拿著宏恩的宣傳單張,看見上面寫著「畢業後可以申請成為香港心理學會基本會員」,蘊藏於心底的夢想頓時又再湧現:我可以修讀心理學!在他的推薦下,我抱著懷疑、戰兢卻又少許興奮的心情報讀,最後獲得取錄成為首屆心理學系學生。

入讀宏恩後,我最驚訝的是這裡的師資並不比任何政府資助院校遜色,老師大多在本地或外國著名大學博士畢業,有些更在資助大學任教多年。學校也提供了不少機會讓我們發揮所長,我不單擔任心理學系會主席,更能自發舉辦有興趣的講座和工作坊。此外,我更獲學校推薦領取政府的「專上學院獎學金」(SPSS),對於成績平平的我來說是不可想像的,這筆獎學金令我改善了生活,更專注追尋自己的夢想。

我感謝學院讓我重燃夢想,現在我的目標異常明確,畢業後我會繼續修讀犯罪學碩士。

Slide 16 - LI Wing Lok 李永樂 (BPSY)_150

李永樂
心理學榮譽學士課程畢業生
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
燃點他人的願望

高名誼 工商管理榮譽學士(服務營銷及管理)課程畢業生

我的家境不好,自少已經知道路不容易走。中五的時候獲得了「原來我得架」獎學金到美國就讀一年高中,令我眼界大開,我更報考了美國的SAT考試,並取得不俗的成績。然而,獎學金用完後,家庭根本無法負擔我在美國升學的昂貴學費和生活費,我只能無奈地回港找尋繼續升學的機會。當我感到最迷惘的時候,幸運地見到宏恩基督教學院招生,便拿著SAT成績前來報名。和系主任、教務長和校長傾談和面試後,我便獲得取錄。

學期還未開始之前,學校已聯絡我有暑期的銜接課程,如考察「又一城」的營運模式等。我看到即使在課堂以外,老師仍用心為我們安排不同的學習機會,例如到不同的機構參觀,與高層對話,學習商業營運模式等。這些正常教學以外的學習歷程令我獲益良多。

入讀宏恩後我才知道「服務營銷及管理」學士學位課程是全港獨特的,它不單強調訓練學生的專業知識,更重視從事服務業時的態度等。我認為投身商界不單是要賺最多的金錢,也應該看看是否能貢獻社會。我個人很喜歡小朋友,作為家中的老大,一直擔任照顧弟妹的角色,更體會照顧者,尤其家境貧困人士的辛酸和困難。學院讓我有機會繼續學業,我非常感激。我期待在我畢業後能自己開設非牟利托兒中心,讓我能學以致用,服務家庭背景與我相似的人。

Slide 10 - KO Chloe 高名誼 (BBA)_150

高名誼
工商管理榮譽學士(服務營銷及管理)課程畢業生
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
唸我們的名字

李灝麟 通識教育學院講師

「With kind regards」 電郵末端如此寫上。 求職信寄出不少了,回覆--若有的話--大多是冷冰冰的。這趟卻有點不同 ,除了信末祝福語上一個「kind」字,信首開端緊隨「Dear」的不是「applicant」,而是我的姓氏「Li」。

人情味,是宏恩給我的第一個印象。

這所學府還掛上「基督教」三個字,不知怎的,直覺告訴我這封求職信應該附上一紙得救見證。出事了,面試時有校董竟然問起得救的事!喔,原來見證真的有人會讀。原來他們在乎的不只是名字,而是名字背後真實的人、真實的故事。

幸運地,宏恩收容了我,當個小小的通識科講師。

名字是父母送給子女第一份禮物,每個名字都刻鑄著父母對子女的祈許、盼望和祝福。年前創校開學禮上,有一幕格外深刻。輪到心理學系介紹了,院長是位退休大教授。其中一張slide是一幀合照,相片上招聚了13位同學,全是該系首年生。「左上角一位係……中間的叫……前排戴帽的是……」教授在禮堂內緩緩地逐一喚出同學的名字,如數家珍似的。宏恩的使命宣言上最後二字「christian love」,日後我才曉得,正是出於這位教授的手筆。如今,教授經已交棒,可是同學對他念念不忘。有女同學說:「他過去專教博士生,當時卻甘願前來給我們授課。假如要在學校揀一位僕人領袖,我會想起他。」

宏恩盼望陶造同學成為servant leaders,看在這群年輕人的眼眸,它是一個「行動」勝過一個「概念」。有男同學如此形容他的社工系老師:「每次落堂後,他都落手落腳,與我們一起執拾枱凳。他就是我心目中的僕人領袖。」

除了教職人員,同學亦對前線的行政同工感到一點意外。「報讀宏恩後,我不過來了幾遍,職員已經可以唸出我全名。學校雖小,倒造就了一個小小社群。」

這個社群絕非零污染,小小空間難免生出小小磨擦。有同學說:「我們經常一 起上堂,想避也難避,有時真的感到侷促。但正因如此,迫著你快點與人和好。」

觸動生命,一點也不容易,這個工程仍在進行當中,需要一個又一個的builder,化「築」為「觸」。

彷彿,瞥見了美好的預兆。據我所知,現在大部分同學都認識校內的清潔工人,懂得他和她的名字。

噢,原來,一群有共同價值觀的人聚在一起交織出來的夢想如斯美麗。

教育,不是更該朝著這個方向走嗎?

  • Contact Us

    Contact Us

    Please call (852)5804 4143 or email to admission@gratia.edu.hk

[ Back to top ]


  • GCC Home

Copyright ©2015 Gratia Christian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.